热烈庆贺云惠公益基金会获评4A级社会组织

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民政…

云惠第二届理事会2018年终报告会顺利召开

2019年1月4日,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2018年终报告会在杭召开,会议由云惠公益基金会黄波理事长主持,第二届理事会成员6名理事出席参加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基金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 回首2018年,是云惠收获满满的一年,我们搬了新家、我们通过了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的评审并荣获4A殊荣、云惠大力推进的“浙大西迁、云惠助学”项目,先后和十家省内外的学校分别开展了助学金和奖学金项目,收益学生达270人。针对这些学校开展的志愿者活动“88青云计划”和“百鸟计划”也是反响热烈,囊获好评无数。 …

2018云惠成长助学走访笔记年尾篇

11月,冷空气还没有开始在杭城肆虐。我随杭州市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们去淳安二中走访,本来想着搭资助中心的车子一起去,但因为坐不下了就改坐大巴去,早上8:30的车子,2个小时的路程,准点到达。淳安给我的印象除了山好水好,还有就是路修的漂亮。如果说起千岛湖很少有人不知道的,农夫山泉把千岛湖的品牌打到了全国,但实际上淳安县是浙江省26个欠发达地区中杭州市唯一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全县有很多贫困的乡镇,全都被掩盖在千岛湖光环下面,不为人知。 在资助中心老师们巡查学校工作之际,我便抽空去一个学生家里看望了他的父亲,我买了一袋米和一瓶油,因为陪同的老师告诉我千岛湖山地多所以本地基本不种水稻,平时吃的米都是要花钱购买。这名同学的母亲因患癌症已经去世十多年了,父亲独自一人把他拉扯大,为了方便照顾儿子他并没有像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男人一样出去赚钱,而是就近在村里做做零工,帮人盖盖房子,修修路,有什么干什么,没活就在家里呆着。收入自然不可能高了,妈妈还未生病之前住的是危房,村里统一把他们迁到安全地区后盖了新房子,除政府承担的部分之外其余还有几万元是向亲戚借的至今也还不上。问起他为什么没有考虑再婚可以放心出去多赚一点钱,这位父亲的回答很是让人感动,他说农村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孩子都是第一位的,等儿子考上大学他才会出去外地好好赚钱,现在虽然钱赚的少但可以在家照顾儿子,别的都暂时不考虑了。问起儿子学习成绩是否让他满意,他觉得儿子很聪明但还不够用功,还是希望他能再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第二天上午约了去淳安二中和三位同学见面,真是个好天气!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沉甸甸的,提前对这几个孩子的情况向学校老师做了了解,知道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患癌症住院,家里没有人照顾,具体情况还要等见了面才知道。见到他时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个非常朴实的、腼腆的孩子,两手捏着衣角,忐忑地站着,我请老师留我们两个单独聊下,知道他的父亲前几年做工时不小心伤了脚,因为没有及时处理感染引发了皮肤癌,今年又突然转发成淋巴癌,已经做了两次化疗,家里一点钱都没有了,虽然还有妈妈和姐姐,但妈妈因为精神残疾,无法自理,父亲去杭州住院完全靠姐姐在那里照料,爸爸做了几次化疗可能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感觉都无法干活了,家里靠姐姐打工赚点钱,所以他也是非常省吃俭用。班主任老师也会时不时给他点钱,看着他蜡黄的缺乏营养的脸色,心里真是非常心疼,问起他平时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平时有什么要买的,他笑笑说还好,他不买东西,如果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就去图书馆找资料,抄下来。多好孩子啊,心里禁不住感慨,想想自己的孩子家里给买了那么多的书都没怎么看,心里就特别疼惜。 还好几个孩子虽然家里困难但都学习努力也非常体恤家人,临走我提出和大家合个影,阳关暖暖地照着我们,我希望这一缕阳关能一直照进他们的心里,温暖他们,也照亮他们未来的道路。 11月18日…

求知探索,砥砺前行|第二届云惠88青云计划

伴着炎炎烈日、徐徐清风,乘着湄潭学子的浙大梦,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和湄江高级中学22名同学,一同来到这个80年前由竺可桢校长带领进行“文军长征”、在湄潭散播梦想的高校——浙江大学,参加“云惠88青云计划”2018浙江大学夏令营。 80年前,浙江大学一路艰辛走到湄潭,当地百姓给予了巨大帮助,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浙大师生创造了七年辉煌。80年后那个坐落在贵州省山区的小县城湄潭,有22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同学走出县城,来到人间天堂杭州,开阔视野,追求梦想。 云惠88青云夏令营是由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下设的浙江大学计算机系88级专项基金发起,夏令营为期一周,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名师分享、名校参观、名企参观。8月12日,期待已久的夏令营正式开营啦!首先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副主任顾玉林老师致辞,接着是云惠基金会秘书长陆汉权老师讲话。两位老师回顾浙大历史,讲述浙大与湄潭的渊源,并展望未来,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取努力,放飞自己的梦想。 顾玉林老师致辞 接着便是欢快的破冰活动:1.六人一小组,分别取组名组号,同学之间有了一个初步了解,2.踩报纸游戏,彰显团队精神,让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进一层了解,也让同学们放轻松,高高兴兴的迎来88青云夏令营活动,3.“山洞逃生”游戏,每个同学都展现出自己的发光点,各种脑洞大开的idea涌现,气氛不断融洽,4.“纸条游戏”是计算机系88级代表校友韩建敏老师测验同学们对未来工作方法的小实验,十分有趣,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

精准帮扶,爱在芳野│浙江省云惠基金会回访龙泉浙大中学受助学生

浙大西迁·云惠助学 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是浙江大学资深教授何志均先生发起,由各行业精英人士运营的公益组织。2017年,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与龙泉浙大中学签订“浙大西迁·云惠助学”项目,并对龙泉浙大中学17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扶。 2018年8月17日,云惠基金会徐晓红女士对其中8名受资助学生进行回访慰问。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兰盛华主持召开了座谈会。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座谈会上,基金会进行云惠成长助学活动问卷调查,同学们纷纷对参观浙大校园、阿里巴巴产业园以及参加素质拓展等活动表现出极大兴趣。 徐晓红女士讲述了何志均先生的故事。先生一生热爱学习,与时俱进,乐善好施,帮助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她希望同学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为梦想而奋斗,努力学习,全力以赴冲刺高考。 聚是一团火,爱是满天星 随后举行的学习交流会上,基金会志愿者与受资助同学分享了学习的经验方法,鼓励高三的同学们制定好学习计划,有执着的精神面对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努力朝着目标奋力前进。 最后,双方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进行讨论。 因为有你,感恩有你 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帮扶,为浙中学子带来了希望,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奋进的斗志。我们相信,更多的贫困学子将会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中,燃起自强之心,坚定追求梦想的脚步,将来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回馈他人和社会。 图文|龙泉浙大中学…

随百鸟,到湄江|云惠基金会联手浙大研究生支教团为学子梦想领航

  5-6月,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和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同实施2018“百鸟”助学计划,选拔了浙大的六名中国学生及四名留学生,与贵州湄潭的32名高中生进行结对辅导。在短短两周时间里,通过线上交流、主题讲座、经验分享会、英语专项课堂、文化体验实践等活动,浙大的学长学姐与结对学生零距离深入接触,为英语学习把脉支招,为人生梦想引领航向。 “再见了,浙大的学长学姐们。将来的我们一定会像你们一样,将爱心传递给世界。”贵州湄潭求是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付玲芝在自己的“说说”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缘起西迁,系于真情。长路漫漫,彼此珍重,相信有心定能再会。”浙江大学英语文学硕士研究生杨云帆发了长长的一条朋友圈。 活动合影   线上交流 "我希望也能成为学姐一样传递温暖的人。" 5月24-25日,“百鸟”助学计划线上交流活动开展。跨越1635公里的视频连线,让湄潭学子得以与在杭州的浙大志愿者们温暖对话。学生有着第一次打开电脑摄像头的喜悦,更有着第一次和外国友人用英语交谈的紧张,但精心准备的英文自我介绍和提问清单正是他们对知识渴求的模样。当亲耳听到浙大学长学姐对学业生涯的指导和建议,亲眼看到一流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同学们对未来的信心渐渐萌发,也更加期待一周后与志愿者的湄潭相会。 …

爱心筑梦 阅读成长|云惠助力三门县公益读书活动

“爱心筑梦,阅读成长”。上周五的六一儿童…

漫漫湄乡路 精准助学行—走访受助学生家庭

还记得微博上的“冰花男孩”吗?还记得在刷满朋友圈时购的“一元画”吗?还记得在各种助学活动中捐出的爱心资金吗?……那些被资助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可能你不曾想起也无从得知。公益助学之路,我们需要实践和思索的还有很多。 仲春时节的湄潭,山花烂漫,日暖风轻。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和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共同开展了走访受助学生家庭活动,去深入地了解那些被资助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进一步探讨公益助学的延伸。连续三周,16个家庭,我们看到了很多“资助”背后的故事。这些“穷且益坚”的孩子,应该值得被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期待。 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的牵线联络下,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会对贵州湄潭的两所高中(求是高级中学、湄江高级中学)的近50名贫困学生进行长期资助,年资助金额总计10万元 “他”的故事 “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是绝大部分资助方在遴选受助对象时的标准,但每一个家庭的难处何在,每一个学生是否存在其它心理上的困境与无助?如果不通过深入的家庭走访和当面交流,这些信息是很难被学校和助学机构了解到的。“助”字从力,或许也昭示着助学行动无法仅靠金钱,而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气力、精力与智力。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品性养成的重要性。性格特征可能各异,有些学生乖巧懂事,有些学生乐观坚强,但他们积极的一面大多可从父母或监护人身上承袭而来。 即便常年在外打工,无法陪伴左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却可以突破距离的限制—— “多久和爸爸妈妈联系一次呢?” “宿舍里有固定电话,几乎每天都要通话一次,周末的时候会用外婆的手机跟他们视频。” 即便文化程度不高,无法指导学业,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却可以激发学习的斗志—— “只要娃儿读书好,我们累点苦点没得关系。” 即便自己疾病缠身,无法承担重负,父母对人生的态度却可以唤醒前行的力量—— “我们也不用政府的帮扶,人还是要靠自己。”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包括我们家长一样” 在走访的受助学生当中,章平生(化名)和他的爸爸是尤为典型的一例。 章平生的家地处偏僻,在手机地图上都无法准确定位。章爸爸在镇上接到我们后,骑着摩托车在前方带路。盘旋迂回的山路上,我们驾车行驶了十五分钟有余,又在无法开车的泥泞小路上徒步了十分钟,交通的不便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想。在一座坡坡上,老旧的房子孤零零地立着,只能听到周围的虫鸣鸟啼。 章平生由于补课不在家,他的妈妈也在县城做清洁工。一落座,我们忍不住问章爸爸:“从家里到镇上公交站,走路要好久?”“2个小时。所以我不到外面打工,留在镇上开摩的,主要还是为了能接送孩子回家上学方便。”尽管做摩的司机一天只有不到上百的收入,但为了还在读高二的章平生和上初三的女儿免去山路之苦,章爸爸这么多年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他六年级的时候跟我说,想到县城一个最好的初中学校念书,那个时候我跟他讲,‘如果你考到了年级前十,爸爸就一定送你去。’最后他还差几名,但我还是让他去了那所学校,后来他也一直做班长,在班上同学们也都挺服他的。”因为章爸爸一直都有着一份信念,孩子如果有自我向上的想法,大人就算拼尽全力也要支持满足。 翌日,我们在学校见到了章平生,一如他父亲那般的健谈、阳光,“我家虽然穷,但没有关系啊,家里很和谐,以后我可以挣钱。”他笑着说出这话的时候,充满着让人心生佩服的青春无惧。 “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依靠自己改变命运。” 留守、单亲、因病致贫……这些复杂的情况也许曾经或正在给他们带来伤痛,但逆境使人更快成长成熟。只要家庭教育不缺位,学校、社会再予以一定的支持与呵护,对他们的未来是可以且应该有信心的。“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依靠自己改变命运。”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总是会愿意给予更多的精神鼓励。 “她”的故事 怎样建立合理的指标认定受助对象,如何引导受助学生正确使用资助金?一直是个不好解决的难题。某些团体大张旗鼓进山区、大办仪式发放助学物资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合照当中孩子们强颜欢笑的样子让人更为心疼。助学的每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对被帮扶者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少一些自我感动,多一分尊重与同理心,以科学有效、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实现人文关怀,或许能让助学活动开展得更为妥帖、更有温度。 上个学期,云惠公益基金会将助学金划拨学校,然后由学校按月打入学生的校园卡,全部用于资助学生的在校生活所需。不办仪式、“隐形”帮扶,在完成“规定动作”之外尽可能保护受助学生的个人隐私。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了学生的在校日常开销,勤俭节约、用之有度几乎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共性—— “每个星期从学校走路回家,省一些车钱。” “娃儿在学校一个月大概花150元,上学期卡里的资助金也还有得剩。” “学校的普通食堂是五块钱一餐,也有好一些的食堂会贵点,我一般就去普通食堂吃。” 每一个贫寒学子的梦想都值得期待 李安然(化名)是众多受助学生当中,让我们特别揪心的一个。 李安然的母亲在生下她不久后病逝,其父也随之远走失踪,17年来杳无音讯。所幸的是,李安然的姑婆姑公将她抚养长大,视如己出。特殊的家庭背景令我们在访谈问询中格外地谨慎小心,但十分要强的小姑娘还是因想到伤心事而落下了眼泪。基金会徐老师将她带到屋外单独散步谈心,姑婆姑公才与我们讲起关于她的更多状况。 “我们就当自己的娃儿,但她对过去的事还是敏感。” “周末回家也是一个人在屋里头,都不出去跟其他同学耍。” “姑娘自尊心很强,这个助学金也是了解情况的班主任劝着帮她申请的。” 母亲早逝、父亲无迹可寻,这样的变故无论落在谁的头上,都是无法抹去的打击。更何况还是对一个正当花季的少女,难以愈合的创伤带来的是间隔的阵痛,这不是一笔助学金或是三两句宽慰话所能抚平的。 临走前,徐老师一再告诉李安然“过去的事没法掌控,但你可以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她拭着泪痕点了点头。我们也留下了她的个人联系方式,希望能找到更为长效的个性需求照顾和更为专业的心理健康疏导。 “过去的事没法掌控,但你可以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助学需要平常心,它不是一种施恩,也不应抱有对方必须回报的心态。在关怀学生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公平和效果,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我们在走访中多用聊天式的交流进行,引导学生聊聊自己的学习、讲讲自己的困惑,用一种对等的姿态让他们打开心扉,表达诉求。对于特殊的学生,更应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走心之举。 “他们”的故事 是不是有情怀的人就能参与公益,怎样的助学可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每一个人似乎都能透过指尖参与公益,但我们又很少提及这些项目的执行机构,也很少去思考它背后的运作机制,以至于当“公益组织和项目同样需要运营成本”的基本事实昭然若揭之时,大家又都表现出愤慨不解。 诚然,我们都希望每一分善款能“花在刀刃上”,每一个善举都能真切帮到急需之人,但只有坚持专业才能让公众的善心善行实现最大程度的“精准到达”。公益助学,也需要我们更加专业化、精准化。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基金会后续的运作模式进行思考:针对受助对象各异的现实情况,“一刀切”的资助方式需要改进。对少数品行优秀、家庭极度贫困但得不到资助的学生,实行特殊处理。…

特大喜报!云惠公益金会正式获得慈善组织认证

经过一系列的申请流程,云惠公益基金会与201…